现主要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新材料的设计、多尺度计算与性能预测,新型纳米热电材料、光电(光伏、LED显示)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等。近年来,主持和参研9项市厅级重点科研项目、校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2 篇,其中核心14篇,SCI收录4 篇,EI收录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项,获校级科研成果奖励1项。
彭云良,198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1984年分配至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工作,1986年回南京农业大学攻读植物病理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分配至四川农科院植保所工作至今,其中1994至2002年由单位公派至比利时根特大学留学,先后获线虫学硕士和生物学博士学位。彭云良研究员工作经历丰富,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涉及线虫分类和生态、病菌和线虫致病性、病虫抗药性和植物抗病虫性等多个领域。在长期从事的农作物-寄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本人于200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目前在职攻读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材料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后到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检中心从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组织分析及无损检测方面的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钢铁研究总院从事新材料的开发及性能测试工作,2007年至今一直在西南石油大学材料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7年-2009年在材料院实验室工作,对大精设备比较熟悉)。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1. 新型油气田材料;2.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3. 金属材料的先进连接技术。
1.电离辐射剂量测试与研究 2.医学工程物理参数测试与仪器研发 3.优化算法与计算机软件程序开发
出生于1977年8月,现年40岁,汉族,中共党员。2003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8月进入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在猕猴桃研究所从事猕猴桃资源评价与育种研究,2010年1月受聘猕猴桃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7月受聘资源产业所所长,2016年1月受聘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工作以来参与培育猕猴桃新品种5个,获专利3项,发表文章7篇,参与编著图书1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4年评为“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员”。